电话:027-88185216

电话:027-87161428

传真:027-87287684

水产养殖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服务 > 水产养殖

绿水仙生物渔肥及相关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技术

2015-07-07文章来源:湖北绿地


一、微生态制剂是水产养殖业进步的希望
众所周知,我国是水产养殖大国,有着悠久的水产养殖历史和丰富的传统养殖经验。但却不是世界渔业强国。关键是养殖的经济效益始终不能得到突破。虽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渔业养殖环境恶化,饲料转化效率不高,水生养殖动物病害肆虐,造成养殖动物健康状况不佳,导致水产养殖成本偏高,经济效益不大,是制约我国水产发展的重要方面。追根溯源,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养殖实践中,沿袭传统水产观念,从事渔业养殖的现象比较严重,这与当前努力转变生产模式,大力提倡健康养殖的思路是不符的。针对这个问题,相关专家进行了分析和论证,认为,具有调节鱼体内部机能、防疾病促生长和改良水产养殖环境三大功能的渔用微生态制剂,是解决上述问题的理想选择,同时也是水产养殖进步之希望。

二、产品展示
绿水仙益生素
绿水仙生物渔肥
黄鳝网箱净
开胃促长灵
绿水仙降氮灵
底质改良剂

绿水仙生物渔肥简介:
主要成分:氮、磷、钾、有益菌、发酵有机质、氨基酸、矿物质、有益酶、微量元素、特殊水质改良剂
含量剂型:N+P2O5+K2O≥24%
总有效养份≥40%
理化形状:灰色粉末
适用范围:广泛适用于水库、湖泊、池塘、滩涂等淡水及海水养殖水体,尤其适用亚硝酸盐、氨氮含量偏高的养殖水体。

功能特点
1、快速培养轮虫、硅藻:水体中虽有丰富的藻类,但轮虫、硅藻是鱼、虾最喜食的生物饵料,本品采用特殊的生物工程技术将其蛋白质分解为短链的小肽物质和氨基酸,既可有效控制藻相,又能快速促进培养硅藻、轮虫等鱼、虾易消化吸收的饵料生物,起到肥水、培水作用(水体中浮游生物的生物量是普通鱼肥料的1.5-2.5倍)。
2、促进生长、增强免疫力:通过独特工艺添加了可被鱼、虾直接利用的活性小肽及其生长所需的各种微量元素、氨基酸、免疫活性物质,能提高鱼、虾的抗病毒能力,增加免疫力,促进生长,缩短养殖周期,降低养殖风险。
3、调节水质、预防疾病:本品添加了多种有益微生物(芽孢杆菌、乳酸菌、酵母菌及其它特殊菌)及有益酶(蛋白分解酶、纤维素酶、植酸酶等)可改善水体环境,分解残饵及粪便,改良底质,抑制水体中有害菌的繁殖生长。
4、提高溶氧:显著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增加水体溶氧,改善水质,有效避免溶氧不足对鱼、虾生长的危害。
5、用量少、成本低、使用方便、气味温和、无污染。

用法用量
1、将肥料溶于适量的水中,适当浸泡,然后均匀泼洒于养殖水体中。
2、放苗种前肥水量为3-4公斤/亩.米,养殖过程中用量为2-4公斤/亩.米,(根据水温、水体肥瘦、养殖模式、酌情增减用量)。
3、本品具有改善水质功能,调节水质时用量为正常用量的1/2。
不同水体及不同养殖模式

三、生物渔肥在各类养殖模式中的使用方法
1、1000亩以上的较大水体,如小型湖泊、水库,以鳙、鲢为主的养殖模式
这种模式的目标产量为200-250㎏/亩
渔肥的使用方法:
每年春末当水温上升到12℃以上时,开始使用生物渔肥,第一次的用量应为4-6㎏/亩,具体用量视水体肥度和水深来决定,3米水深以上的水库尤应如此。

这种方法称为“先入为主原则”,即在有害微生物还未萌发时,首先较大剂量的施入微生物渔肥,通过先入菌的大量繁殖,形成优势菌群,减少或阻碍病原菌的定居。又肥水,又防病。

一般半月以后开始第二次施肥,剂量减为2-4㎏/亩。以后根据水质肥瘦,每旬按3 ㎏左右/亩施用,直到六月底开始轮捕为止。
为降低生产成本,高温季节以施磷肥为主,交叉使用生物渔肥。有条件的辅于鳙专用饲料,以促使鳙快速生长。

2、千亩以下百亩以上的水体以鳙、鲢为主的半精养模式
这种模式的目标产量为500㎏/亩。
渔肥的施用方法:
由于这种模式的目标产量提高,其养殖方式也稍有不同。即在整个养殖季节按前述方法全程施用生物渔肥。3-5月高施肥,6-9月勤施肥,10-11月低施肥。在高温季节若水质过肥,还应酌情使用“绿水仙益身素”,以调节水质。
在整个养殖季节,还应给吃食性鱼类提供足量的全价饲料,以供其生长。

生物渔肥全程使用的理由:
微生物制剂施入水体后,菌体的繁殖及形成优势种群并发挥效能与许多物理、化学因子有关,如水温、酸碱度、溶氧等,故时效性不如化肥。特别是在防病治病方面,其预防效果好于治疗效果。其作用发挥较慢,长期使用方能达到理想效果。

3、百亩以下的精养渔池和塘堰等水体以鲢、鳙为主的养殖模式
这种模式的目标产量为750㎏/亩以上。
渔肥的施用方法:
基本原则是“测水施肥”和“看水施肥”。
除前期大量施肥外,在高温季节应定期使用简易水质仪检测相关理化指标,如透明度、水温、PH值、溶氧、总氮、磷、NH3-N、NO2-N、H2S等,合理施用生物肥。特别是在大量投喂青饲料和精饲料的季节,还应交叉使用“绿水仙降氮灵”和“绿水仙益生素”,同时正确使用增氧机,底泥较深的池塘还应常用“底质改良剂”,以调节水质。
常规水质标准:
PH值:6.5-8.5
溶解氧:5mg/l以上
透明度:20-40cm
有效氮:1-2mg/l
有效磷:0.1-0.5mg/l
NH3:≤0.02mg/l
NO2-N:≤0.01mg/l
H2S:≤0.2mg/l

4、河蟹养殖:
生物渔肥+促长灵+底质改良剂
(1).用法用量
每月使用“生物渔肥”一次,用量1.5-2kg/亩•米。
投喂饲料时,特别是在投喂动物内脏等易污染水体的饲料时,配合使用“促长灵”,将达到满意的效果。
定期使用“底质改良剂”,前期每月1-2次,后期每月2-3次。(河蟹营底栖生活,底质改良尤为重要)。
(2)功能效益:
①肥水和调水相结合,控制和净化水质;
②补充多种微量元素、氨基酸、维生素、活性小肽和免疫物质,增加钙的吸收,增强抵抗力,提高河蟹生长速度,增产增收;
③补充大量有益微生物,分解或控制有害物质,抑制纤毛虫等病原的危害,预防疾病;
④提高溶氧。

5、黄鳝、黄颡鱼、泥鳅的池塘单养模式
促长灵+降氮灵+生物渔肥(备选:底质改良剂、益身素)
(1).用法用量:
投放饲料时,配合使用“促长灵”。
定期使用“降氮灵”(每月1-2次)。
池底淤泥较厚时,使用“底质改良剂”。
苗种培育阶段,一星期施用一次生物渔肥。
(2).功能效益:
a.补充大量蛋白质、维生素及免疫活性物质,提高饲料利用率,增强免疫力和抗病能力,提高生长速度,改善水产品品质。
b.补充大量有益微生物菌群,预防肠炎等多种疾病的发生。
c.快速分解和净化水体中的有机物质和有害物质,为养殖动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6、黄鳝、黄颡鱼网箱养殖模式
网箱净+促长灵
目标产量:10kg/㎡
(1)、用法用量
a.水质改良采用“网箱净”。先将本品500克与5公斤池塘水和0.1公斤红糖混合活化3-4小时后全池泼洒;大水体网箱养殖的泼洒于网箱内,每个网箱20-30克,每隔10-15天使用一次。
b.饲料投喂时加入“促长灵”。每100公斤饵料加0.5-1公斤,活化3-4小时后拌饵投喂,每天一次,效果极佳。

(2)、功能及效益
a.能大幅度降低水体中的氨氮(NH3-N)等有害物质,迅速分解网箱内外的残饵、排泄物的有机质,改善水体环境。
b.具有诱食、促生长的作用,并能调节肠道,增加摄食的连贯性。分泌生理乳酸,能直接被养殖动物吸收利用,提高其对钙质的吸收和生长速度。
c.提高免疫力,预防养殖动物的各种疾病,提高养殖动物的成活率。

四、微生物制剂使用的注意事项
1、施用任何微生物制剂前后3-5天内,都应避免使用消毒剂,杀虫剂及抗生素类药物。
2、开袋后尽快用完,若一次用不完,应将袋口密封,如出现霉变现象,不得使用。
3、生物渔肥受潮可能会产生结块现象,但不影响肥效。
4、尽可能长期使用,以达最佳效果。

服务热线:027-88185216 | 养殖专线: | 种植专线: | 传真 027-87287684
养殖邮箱 种植邮箱: 地址:汉川市经济开发区北桥工业园
湖北绿天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2009 备案号:鄂ICP备20000286号-1 技术支持:jltech京伦科技

鄂公网安备 42098402000127号